大家可能常聽到這樣的說法,「有結石的人最好少吃菠菜豆腐湯,因菠菜有高草酸,豆腐有鈣,兩者結合變成草酸鈣,吃進身體裡,反而加重結石的症狀」。這樣的迷思至今仍有人深信不疑。
甚至,有結石的朋友不敢喝牛奶、優酪乳、或吃起司等含有豐富鈣質的乳製品,更別提如鈣片或額外添加鈣質的營養補充品,擔心多攝取鈣質,可能讓結石情況變得嚴重,因此他們總是小心翼翼地避開高鈣食品。究竟,這樣的飲食迷思是否正確?
補充鈣質真的會讓結石惡化嗎?又或者,限制鈣質攝取真的能改善結石症狀嗎?
★事實的真相是 不論是腎結石或尿路結石,臨床上以「草酸鈣」結石最為常見,其次為「磷酸鈣」結石。這些結石多半是礦物質結晶狀的物質,由礦物質的「鈣」和有機酸的「草酸」或「磷酸」相互結合。臨床上有結石的朋友,多半有「自發性高尿鈣」(Idiopathic Hypercalciuria)或「自發性高草酸尿」(Idiopathic Hyperoxaluria)之現象。造成的原因至今仍不明確,但可能與「個人體質」或「遺傳因素」有關。好發於男性,且通常有家族病史。 什麼是「草酸」?「草酸」是一種天然的有機酸,廣泛出現在植物食品。一般來說,蔬菜(特別是深綠色的蔬菜,如菠菜、秋葵)、多數水果(如草莓、橘子、奇異果、藍莓等)、堅果種子、豆類、五穀雜糧根莖(如小麥、地瓜、南瓜)、茶葉(特別是濃茶)、花生、可瓷牙可、巧克力等,以上食物都含有比較高的草酸。 「限制飲食的鈣質,可以減少體內『草酸鈣』或『磷酸鈣』相互結合的機會,因此可避免讓結石復發或惡化。」這樣的飲食迷思,乍聽之下邏輯似乎合理,但以營養科學及實證醫學的的觀點來分析,這可是錯誤的飲食觀念。
怎麼說呢?其實「真相」與「迷思」正好相反,真相是「低鈣飲食反而會增加結石的風險」。如果我們同時吃了一盤炒菠菜跟喝了一杯低脂牛奶,菠菜含有高草酸,牛奶含有豐富的鈣,草酸分子大,容易與陽離子結合,多數人的想法是,這自然而然就形成「草酸鈣」,而加重結石症狀。以上這是單純的假設,實際上,卻忽略了人體奧妙及複雜的消化道系統。
陽離子的「鈣」遇「草酸」或「磷酸」,的確會形成「草酸鈣」或「磷酸鈣」,但卻是在進入「排泄系統」(泌尿系統)之前的「消化道」,就已經產生結合,亦即案發現場是「人體腸道」,而不是在尿液的形成當中。「小腸」是負責吸收多數營養素的器官,因此,在腸道中,飲食攝入的「鈣質」會與攝入的「草酸」相互結合,形成較大分子的「草酸鈣」。
簡單來說,在小腸中的消化環境,若存在足夠的「鈣質」反而會結合「草酸」或「磷酸」,隨著糞便排出體外。因此,使腸道吸收「草酸」或「磷酸」的量減少,多餘游離的「草酸」或「磷酸」就不會進入身體的血液循環。因此,
飲食中攝取足夠的鈣質,反而是有利於預防及改善結石。
關鍵概念釐清:
確保飲食提供足夠的鈣質,在人體腸道與草酸(或磷酸)結合,反而降低游離草酸、磷酸的再吸收,對努力防治「草酸鈣」或「磷酸鈣」結石的朋友來說,是一項經由科學論證的發現。
以科學研究來說,多數文獻也已證明了這一點。以下我們就回顧幾篇臨床研究的成果。早在1997年一項「流行病學飲食調查」中,就已發現,「鈣質吃得較多的人,腎結石的發生率是下降的」。美國科學家Curthan等人,在1997年發表的研究中,總共蒐集91731位女性成人的「飲食鈣質攝取量」與「腎結石」發生率,經過統計分析,「發現鈣質攝取較高的成人,腎結石之發生率反而呈現較低的趨勢」。
英國科學家Williams等人在2001年發表的研究中,則以「飲食介入研究」作為探討。作者特別針對曾經診斷為「腎結石」的成人,給予鈣質補充劑(每日500毫克的鈣),實驗長達10週,並蒐集24小時的尿液。作者進一步分析觀察尿液中的「鈣質」與「草酸」的變化量,結果發現,當參加者補充鈣質後,事實上不會提高尿液的「草酸」跟「鈣」比率,反而是在補充鈣質之後,尿液的「草酸」跟「鈣」比率降低。此研究證明一點,「補充鈣質反而是降低尿液中『草酸』與『鈣』的比率,從而減少草酸鈣的形成」。 基於先前研究的發現,德國科學家von Unruh等人在2004年發表的研究中,更進一步探討,「飲食中不同含量的鈣質,對人體草酸吸收率的影響」。結果指出,「當飲食中每增加70毫克的鈣攝取量,相對可以使人體腸道降低約1%草酸的吸收量」。 因此,每日攝取足夠的鈣質(一般成人的建議量為1000毫克)可使腸道降低吸收10%的草酸量。此篇研究成果證明,「腸道中存在足夠的鈣質,會降低草酸的吸收」,同時也表示「低鈣飲食」因為會讓腸道吸收較多的游離草酸或磷酸,反而是導致結石的危險因子。 美國科學家Heaney在2008年發表的綜合性「回顧文獻」(literature review)則指出,「目前沒有流行病學調查或介入性實驗證明,高鈣飲食會提高腎結石的發生率。與一般民眾認知的迷思恰好相反,高鈣飲食(不論是吃富含鈣質食物或補充鈣片),可以降低腎結石的患病風險」。 「美國國家腎臟協會」(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NKF)在2014年的「飲食與腎臟疾病指南」,及隸屬於「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糖尿病、消化疾病與腎臟疾病研究中心」(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 NIDDK)在2016年的「飲食、營養與腎結石指南」,都一致表示,「飲食中攝取足夠的鈣質,可以預防、降低腎結石的發生。特別的是,如果三餐之間都提供足夠的鈣質,也就是平均分散,不要集中在某一餐,更可以有效減少腸道對草酸或磷酸的再吸收,進而降低結石惡化或復發的風險」。 ★營養師小結論 綜合「流行病學調查」與「飲食介入研究」的結果指出,攝取鈣質不會讓結石惡化,有腎結石或尿路結石的人,確保飲食有足夠鈣質(一般成人每日鈣質建議量為1000毫克),可以減少腸道對游離「草酸」或「磷酸」的再吸收,避免游離的「草酸」或「磷酸」透過腸道吸收進入血液循環,進而減少結石風險與復發的機會。 喝低脂牛奶或吃乳製品(低脂優格、無糖優酪乳、低脂起司最好)是最簡單的補鈣方法,每天建議至少喝兩杯低脂奶(一杯約240 c.c.)。多選擇鈣質豐富的食品也是不錯的補充方式,如芝麻、深綠色蔬菜、營養強化的穀類、麥片、小魚乾等。若飲食達不到目標,必要時,適當補充「鈣片」或「額外添加鈣質之補充食品」;但長期來說,仍以「均衡飲食」為優先考量。 ★你可以這樣做 防治腎結石或尿路結石形成,首先,需依照結石的化驗結果,透過專業醫療判定屬於哪種成分之結石。例如:若是尿酸過高造成結晶結石,就要選擇「低普林飲食」。依結石的種類調整飲食,對症下藥,才是正確之道。 本篇迷思以大眾最常見的「草酸鈣」、「磷酸鈣」結石為例,依美國國家腎臟協會於20全瓷牙冠14年公布的「飲食與腎臟疾病指南」,及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糖尿病、消化疾病與腎臟疾病研究中心」在2016年公告的「飲食、營養與腎結石指南」,彙整七項防治腎結石之飲食原則如下。
全瓷牙冠的主要目的是恢復牙齒的強度、功能、形狀和大小,透過在牙齒罩上一層全瓷冠牙套,瓷牙可以防止牙齒進一步磨損和破裂。
若有以下的狀況,會建議使用全瓷冠牙套保護和修復:
1.根管治療(抽神經) 後的牙齒根管治療清除牙齒內部發炎感染的牙隨組織,使得牙齒結構不像以前堅固而變得脆弱,此時需要全瓷牙冠牙套來保護,強化牙齒結構防止斷裂。
2.重度四環黴素染色者主要是一種名為四環黴素之抗生素沉積於象牙質而使牙齒變黑,一般冷光美白就可以使牙齒有不錯的美白效果。重度的四環黴素染色者,必須以製作瓷貼片或假牙方式才能改善!
3.脫鈣、氟斑牙脫鈣的成因,有些人牙齒本身的琺瑯質較薄或是礦化程度較差,便會造成脫鈣白斑,以及接觸醣類食物的頻率越高和口腔內偏酸都會容易脫鈣。
牙齒發育時期使用過量的氟化物,就可能會造成牙齒出現白斑或咖啡色的斑紋,這種斑紋被稱為氟斑牙。
4.牙齒排列不整齊者或是先天齒型不佳的人如開縫、牙尖、玉米牙可透過瓷冠美齒雕塑先解決排列不整、齒型不佳、牙齒偏黃偏暗問題,讓開縫、玉米牙,甚至暴牙情況加以改善。
5.嚴重蛀牙或牙齒斷裂,當蛀牙程度嚴重,已深至象牙質時,牙齒容易敏感,會建議做全瓷冠牙套來保護,避免蛀洞擴大。全瓷牙冠牙套可以保護脆弱的牙齒,防止牙齒裂開。
6.傳統假牙造成牙齦發炎、發黑,含金屬成分假牙,容易導致過敏反應,造成牙齦發炎,較差的金屬容易被腐蝕造成牙齒暗沈與牙齦染色,全瓷冠假牙較安全,其抗腐蝕性與生物相容性也比金屬要來得好。
防治腎結石飲食之七大原則
- 減少「鹽分」及「鈉」的攝取
鈉是一種礦物質,是鹽分(氯化鈉)的成分之一。有些專家認為,飲食攝取過多鹽分,當多餘的鈉不被人體吸收,即從尿液排泄,被認為可能增加尿鈣濃度,就有可能增加結石的沉澱與結晶。
- 限制「動物性」蛋白質攝取
動物性蛋白質,如一般的紅肉、海鮮、動物內臟、蛋及乳製品。部分研究顯示,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過多,也可能造成尿鈣質濃度上升。因此,減少動物性蛋白質,適時增加植物蛋白質是一個比較理想的做法,如適時以豆類製品、豆莢類取代肉類。
- 攝取足夠的鈣質
以臺灣民眾的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每日需攝取1000毫克的鈣。基於大量科學實證支持,來自飲食或膳食補充品的鈣,可以降低人體腸道對游離「草酸」、「磷酸」的吸收,有助於減少腎結石的發生及復發。
- 避免高草酸攝取
不必嚴格過度限制草酸,因大多數的植物、蔬菜水果、堅果種子、茶都含有草酸,但這些都是有助於健康、營養價值高的食物。只要避免大量攝取(少喝濃茶),都是可接受的範圍。鼓勵餐食之間多攝取含鈣豐富的食物,可以減少腸道對草酸的吸收。
- 每日建議攝取2500 c.c.以上液體或水分
增加液體、水分攝取,盡可能保持在2500 c.c.以上,主要在於增加排尿量,使每日尿液排泄能大於2000 c.c.。大量的排尿是關鍵,可以稀釋、降低尿液中的鈣質、草酸沉澱,避免過度濃縮結晶。
- 注意維他命B6是否攝取足夠
維他命B6參與體內草酸的代謝,維他命B6不足的情況下,可能使體內草酸的濃度增加。
- 避免補充高單位的維他命C
人體每日所需的維他命C只需100毫克即已足夠。沒有必要攝取高單位的維他命C(市面上很多產品都是500毫克或1000毫克的劑量,這些已超出人體的實際需求太多)。過多的維他命C,在人體的代謝過程後會形成草酸,對部分敏感體質的人而言,就可能提升高草酸尿症的風險。
留言列表